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4-09-27 11:38:49
責任編輯:楊熹
峨眉以北,青衣江畔,有一塊生態福地——洪雅。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洪雅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突出“融成入圈、一縣一區”戰略引領,堅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方向,堅持系統思維,全方位厚植生態本底,將綠色產業作為拼經濟搞建設的主戰場,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系統治理 筑牢縣域生態安全屏障
金秋時節的洪雅縣,習習秋風遍染金黃沃野,青山綠水與金色稻浪,繪就了一幅“沃野良田臥山水”的生態豐收畫卷,物阜民豐,處處唱響豐收贊歌。
但回溯洪雅縣發展歷程,一段時間內,由于長期依賴木材采伐和礦山開發,森林資源遭受了巨大損失,無序的礦山開發導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生態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同時也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洪雅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建設“兩山”轉化示范縣、綠色發展先行區邁出鏗鏘步伐。隨著大規模造林和天然林保護等工作的展開,該縣林木蓄積量和林木品質都有了大幅提升。截至目前,該縣已累計人工造林50萬畝,封山育林21萬畝,保存下來的天然林超過88萬畝。
植綠更護綠,洪雅縣對森林資源實行嚴格的保護政策,禁止非法砍伐。2021年,對以洪雅瓦屋山自然保護區、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等4個自然保護地為主的512平方公里進行有機整合,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在保護大熊貓的同時,也為大熊貓棲息地內的其他野生動植物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根據2023年開展的生物多樣性調查顯示,洪雅縣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479種,涵蓋大熊貓、牛羚、林麝、黑頸鶴等17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植物229科878屬2278種,其中包括珙桐、紅豆杉等國家珍稀植物。
山水洪雅,山青水更秀。洪雅縣有大小河流330條,總長950公里。一段時間內,由于縣域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相關污水處理配套建設資金不足,污水收集率不高,城鄉水體污染問題突出。同時,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大量畜禽廢棄物污水直排河流、化肥過度使用等情況嚴重,農村水環境不容樂觀。此外,防洪工程體系未形成,流域居民安全受暴雨洪水嚴重威脅。小水電站無序、高強度開發,也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黨的十八大以來,洪雅縣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構建了黨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上下聯動的格局,破立共舉,實現了江河湖泊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
重拳整治瓦屋山自然保護區和周公河珍稀魚類保護區環保突出問題,關停礦山14家,拆除電站43座,河湖水生態得到有效修復。
累計向上爭取資金3億元,新建生態堤防37公里,保護人口9.3萬人、耕地6.1萬畝;全覆蓋建設污水處理廠(站)19座,配套人工生態濕地,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升到地表水Ⅲ類;高標準實施“廁污共治”,經驗全省推廣。
為激發河湖治理新動能,洪雅縣12個鎮76個村(社區)全面完成基層河湖管護“解放模式”推廣工作。同時,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河道管理村民自治新模式——“生態段長制”,以鎮、村、組為單位實行“生態段長制”,將河湖管理日常工作細化到村(社區),責任落實到人,化解河流監管和日常保潔難題,使全民管水治水護水聯動機制成為新常態。
通過水岸同治、綜合治理,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青衣江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2023年2月、3月水質更是自2017年實施河湖長制以來首次達到Ⅰ類;青衣江其它主要支流如花溪河等水質均達Ⅱ類,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同時,洪雅縣采取協作共治、聯動聯控機制,多方助力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上半年,該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64天,優良率90.1%;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同比改善3.5個百分點,全市第一。
逐“綠”而行 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
山青水綠空氣清新,這為洪雅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該縣向“新”求“質”,逐“綠”而行,堅持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線、以綠色工業體系為基點,重塑三次產業發展格局,不斷激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
秋收時節,洪雅縣“天府糧倉”柳江-東岳示范片稻田一片金黃,收割機來回穿梭,稻谷顆粒歸倉。在花溪河及玉屏山的掩映下,金黃稻田綿延不斷,儼然一幅大美生態豐收畫卷。
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近年來,洪雅縣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全力推進糧食穩產增產,以“天府糧倉”建設為引擎,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2年,洪雅縣錨定建設青衣江流域10萬畝糧食產業帶目標,著力構建“一園一核三片N基地”糧食產業發展格局,全面建設“沃野良田臥山水·五谷豐登人豐足”的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洪雅示范區。
據洪雅縣農業農村局數據,2024年,該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9萬畝。其中,預計糧食播種面積22.59萬畝,較去年同期增長3.05%;糧食總產量11.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6%。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5.21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比重超70%。
端牢飯碗的同時,洪雅縣通過提速推進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等舉措,引領茶、竹、藤椒、乳肉、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截至2023年年底,該縣茶葉在地面積30萬畝,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綠色、有機茶認證面積2.38萬畝,居全省第一位;年產干茶3.8萬噸,年綜合產值68.5億元。茶葉生產規模、茶產業綜合實力居全省前列。
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深耕新興產業細分領域。近日,位于洪雅縣經濟開發區的道達智能車輛有限公司新交付了一批自動駕駛觀光車。該公司著眼場內車輛細分領域,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支撐的新質生產力體系,組建了一支由多學科復合型高學歷人才組成的研發團隊,在智能化、綠色化方面進行前瞻性技術創新,開發了具有自動駕駛、遠程控制、智能語音交互等功能的觀光車,受到國內外客戶青睞,目前車輛已出口南美、歐洲及東南亞等地的多個國家。
洪雅縣嚴把“準入關”,聚焦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打造出了“道達智能車輛”“竹鋼”等一批市場前景樂觀的洪雅綠色工業名品。目前該縣有工業企業97家,其中規上企業63家、專精特新企業9家、1戶產值過5億元企業、7戶稅收過千萬企業。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縣,天府旅游名縣……這是近年來洪雅縣以生態文旅產業為引擎帶動縣域綠色發展,贏得的一張張“金色名片”。該縣在厚植生態本底的同時,將康養旅游作為拼經濟搞建設的主戰場。
去年以來,瓦屋山快速通道、七里坪連接線等縣域內旅游交通主干道陸續通車;今年“五一”,玉屏山景區旅游觀光客運索道投運……在旅游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的同時,瓦屋山景區蘭溪絕壁棧道、玉屏山景區勇闖恐龍谷主題樂園等旅游新場景相繼亮相,吸引眾多游客。
剛剛結束的避暑季,洪雅旅游交出亮麗答卷,6至8月,全縣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約118.56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約326.7萬元,營業收入約1.24億元。瓦屋山景區旅游營收更是提前100天突破億元大關,同時帶動新增就業崗位300余個,景區周邊群眾收入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洪雅縣2023年游客接待量超9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70億元,文旅產業已成為該縣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勇軍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