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8-18 10:42:29
責任編輯:何海娟
8月15日至17日,彭山區普降暴雨,部分地方大暴雨。22個氣象站點雨量全部超過100毫米,雨量為彭山歷史第三。岷江最高水位423.72米,相應流量11300立方米/秒;府河最高水位437.75米,相應流量3750立方米/秒,為百年一遇。
受府河水位上漲影響,彭山區江口街道受災嚴重。
洪災當前,彭山區始終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則,嚴格按照“三個避讓”(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和“三個緊急撤離”(危險隱患點強降雨時緊急撤離、隱患點發生異常險情時緊急撤離、對隱患點險情不能準確判斷時緊急撤離)要求開展救援工作。群眾主動避險,黨員干部沖在第一線,提前研判,科學搶險,筑起一道道“鋼鐵長堤”。
利用挖掘機轉移群眾。本報記者 林茂春 攝
截至目前,該區糧食作物受災約2000畝、經濟作物(葡萄、獼猴桃、柑橘)受災約42000畝,涉及受災群眾7753人,預計直接經濟損失共計約2000萬元,詳細受災情況正在進一步收集統計中。
汛情發生以來,該區共計調度消防、武警、民兵、應急人員3000余人次,車輛353臺次,各類救援舟艇20余艘,轉移撤離群眾3149人,排查隱患點300余處,沒有一起人員傷亡事故發生。
搶跑! 筑起應對洪水的“鋼鐵長堤”
“多虧了社區黨員干部,提前通知讓我們轉移出來了。”昨(17)日,在彭山區江口街道安置點尚祖酒店,該街道泉水社區(原江瀆村4組)村民張華學告訴記者,“現在我家的房子都淹了1米多深了,太嚇人了。”
彭山區氣象局全體班子成員和業務人員24小時堅守一線,嚴密跟蹤監測。本報記者 林茂春 攝
據了解,8月16日晚,在雨勢尚未變大之前,江口街道按照彭山區防汛指揮預案,迅疾組織各村、社區干部提前通知臨近府河的村民連夜轉移,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風險降至最低。截至昨(17)日7時,該街道先后轉移群眾457戶,共計878人。
基層黨員干部能夠提前行動,基于彭山區的提前預警和研判。在災情面前,彭山區科學組織調度,廣泛組織動員黨員、民兵、村社干部等基層防汛救援力量,形成網格化管理格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夯實各級責任。
彭山區江口街道志愿者在集中安置點照顧轉移安置的群眾。本報記者 林茂春 攝
為提前應對災情,彭山區防汛指揮部根據預警,多次召開防汛減災緊急會議,安排部署防汛救災工作,并通過電視、網站、客戶端和微信、抖音新媒體平臺等,多途徑及時向公眾發布提示信息。該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為重,強化天氣跟蹤監測,準確預報本次持續性強降雨過程的時間、落區、量級和發展,提前發布強降雨天氣消息5期。區氣象局與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5期,連續發布暴雨黃色、橙色預警8期,雷電預警信號6期,雨情快報34期,累計發送短信19萬余條。啟動重大災害性天氣(暴雨)Ⅱ級應急響應,24小時堅守一線,嚴密跟蹤監測,全力開展氣象預警預報服務,為戰勝暴雨贏得了先機,讓各鎮(街道)能夠根據預警信息及時通知各村(社區)做好各項防范措施。
迅速轉移群眾。
“按照氣象信息,暴雨前,我們便組織工作人員全方位摸排了轄區內安全隱患。雨勢變大后,我們又組織加大排查。”8月16日,黃豐鎮黨委副書記周宇介紹。
8月15日20時至8月16日11時,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最大降雨量在彭山區黃豐鎮,為192.6毫米。8月16日9時起,鎮政府除不在當地的工作人員外,全體到崗,深入各村(社區)開展防汛抗洪工作。截至8月16日15時30分,該鎮緊急轉移安置群眾31戶100余人,無橋梁沖毀,無人因災死亡、失蹤。
交警在暴雨中堅守。
快速! 匯聚防汛救災的強大合力
區住建局、城區街道全力做好城市排澇;區交通局做好公路、橋梁、涉河在建工程的監管;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做好地質災害點人員轉移;鎮(街道)做好河道、水庫、山坪塘、山洪災害危險區巡查和人員撤離避險;區應急管理局做好應急搶險準備;區公安分局保障好避險線路、搶險通道的暢通……
洪水無情人有情。面對汛情,彭山區嚴格落實黨政班子成員在崗帶班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隨時關注天氣變化,確保突發事件得到及時有效處置,保證災情信息暢通;全面排查隱患,發現問題,包片負責,及時解決問題。
迅速疏通道路。
區級領導迅速下沉至村(社區)、重點項目一線,對在建工程項目、河堤、水庫、地質災害點、道路臨水臨崖路段、農村危房、城區內澇點、礦山、危化化工企業等重點部位進行隱患排查,切實加強防范和排危,及時做好人員轉移安置,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王阿姨、伍叔叔,今天晚上雨太大,水都進你們家里了,你們住在家不安全,我們送你們到附近賓館去住吧!”8月11日晚,彭山下起了傾盆大雨,該區鳳鳴街道城中社區的網格員、社區干部和當地武警連夜深入城中社區公園東路119號王滿仙、伍永朋兩位老人家中,將老人轉移到附近的賓館入住。連日來,彭山區203名網格員紛紛化身防汛一線人員,成了群眾最貼心的“平安守護者”。
干群齊心,防汛抗洪。 本報記者 林茂春 攝
“群眾的果園還需要盡快排水,不敢休息啊。”8月12日6時,剛睡下不到2個小時,彭山區黃豐鎮新豐社區黨支部書記袁明貴又帶領社區應急搶險隊伍隊員到群眾的柑橘園內救災,疏通排水溝。
8月16日,國網眉山供電公司彭山110千伏雙河變電站電纜溝嚴重積水。險情就是命令,該公司在武警戰士等協助下,立即組織30余名應急搶險人員、10臺搶險車輛和1臺發電車進行搶險。5個小時后,變電站內電纜溝積水得到排除,保障了彭山區3萬余戶居民用電。
彭山區農業農村局聞“汛”而動,迅速成立專業技術救災服務隊,分6組深入各鎮街道排查,積極開展保產救災,同時開通熱線電話,方便群眾咨詢。
應對來勢兇猛的汛情,彭山區科學研判、迅速反應、提前行動,黨員干部在洪水激流中奮勇向前,構筑起了防汛抗洪的堅固“堤壩”,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