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5-20 10:22:07
責任編輯:趙海強
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資料圖片)
田型調整。
□眉山融媒記者 羅俊涵 文/圖
今年以來,在丹棱縣張場鎮田野上,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在這里展開。零散田塊變身連片良田,溝渠路網科學布局,智能農機蓄勢待發。這片承載著豐收希望的田野,正經歷著從“巴掌田”到連片田、從“望天田”到高產田的華麗蛻變。
近日,在張場鎮河灣村田型調整施工現場,大型挖掘機正在平整土地,曾經零散的農田,如今正在被重新規劃整合,新修的灌溉渠也如銀鏈般貫穿田間,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這里如火如荼地展開。
“河灣村今年騰退土地670余畝,現在基本完成了騰退工作,已經進入了田型調整階段,目前我們正督促施工方全力以赴加快田型調整施工進度,確保不誤農時實現滿栽滿插。”張場鎮河灣村黨委副書記周建容說。
“調整完成以后,不僅能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實現全程機械化耕種,還能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率以及土地利用率,大大增加糧食產量。”周建容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意義重大,過去,村里的農田零散分布,灌溉困難,大型農機具難以施展,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如今,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進,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河灣村的田型調整是張場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縮影。今年,張場鎮聚焦低產低效經果林,通過土地平整、灌溉升級和道路優化等措施,全面改善農田配套設施。改造后,灌溉更便捷,農機能自由穿梭,實現全程機械化耕種,提高生產效率和土地利用率,為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注入新動力。
“張場鎮今年騰退了文武村、河灣村低產低效經果林700余畝,計劃實施丹棱縣2024年成都平原區水田恢復建設項目,改造土地約908畝,通過此次改造項目,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逐步提高了糧食生產力。”張場鎮農業辦工作人員閆霄介紹。
不僅在張場鎮,丹棱縣另一個產糧重鎮——仁美鎮的許多糧田也因為一個項目的成功實施,極大提升了糧田的利用率,曾經的“望天田”變成了高產田。
“以前春灌時期需要用水的時候,由于溝渠老化嚴重,水流到半路就滲漏光了,我們只能守著水渠喊‘渴’,但是今年我們徹底‘解渴’了!”5月中旬,位于仁美鎮五龍村的數百畝高標準農田里,收割機正忙著收獲油菜。今年,該村的油菜籽收成將達3.5萬公斤。據該村黨委書記任忠兵介紹,作為東風水庫灌區的尾水區,由于缺水,這里已經多年無法種植水稻,而今年這里的農田將全部插滿水稻。
讓五龍村的糧田“起死回生”的根源,是丹棱縣東風水庫灌區2023-2025年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的實施。
“新渠道使用砼襯砌后,提高了防滲能力,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數由0.49提高到0.61,年新增節水能力145萬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產量137.1萬公斤,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丹棱縣東風水庫灌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主要整治東風水庫灌區干支渠30.36公里及渠系建筑物134座,新建干渠一體化閘門控制室2處。項目于2023年7月開工,2024年9月全部完工。項目建成后,改善灌面1.56萬畝,恢復灌面0.79萬畝。
據丹棱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丹棱縣糧食播種面積達11.83萬畝,糧食產量5.49萬噸。截至目前,丹棱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73萬畝。
從“巴掌田”到連片田、從“望天田”到高產田,丹棱縣正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書寫著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片的生動實踐。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