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說之言
更新時間:2025-05-19 10:01:29
責任編輯:
大春生產時節,東坡區高標準農田綠浪翻涌、活力迸發,正在描繪現代農業新圖景。
為切實保障今年農業生產用水需求,東坡區水利局搶前抓早、科學謀劃,多措并舉全力保灌,為全區農業豐收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記者從東坡區水利局了解到,東坡區今年農業用水總量控制為2.68億立方米,除遇極端天氣外,全區農業用水完全能夠保障。
灌區實現數字化轉型 農田灌溉保障能力增強
東坡區共有384個灌區,其中中型灌區11個,小型灌區373個。目前,各灌區積極蓄水保水、科學放水,為全區農業豐收夯實水支撐。
近年來,東坡區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域持續發力,通過健全水價形成機制、構建節水型農田水利工程體系、推進智慧灌區數字化轉型等創新實踐,不僅成功破解了農業用水效率低的難題,更在灌區精細化管理、節水長效機制建設方面探索出具有示范意義的“東坡模式”。
蟆頤堰。
今年3月26日,蟆頤堰灌區2023-2025年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完成水下作業建設,兩岸新建的生態護坡與現代化量水設施交相輝映,渠道內水流平穩充沛,清澈的渠水如動脈般注入蜿蜒的干支渠道。“自3月19日開水以來,渠道運行正常,滿足了灌區水稻種植戶的用水需求?!斌☆U堰水利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張艷紅介紹。
作為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通濟堰灌區的末級渠系,醴泉堰灌區在全市糧食生產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醴泉堰灌區在通濟堰灌區東、西干渠取水,西干渠供水量最大,為灌區主要水源。通濟堰灌區每年向醴泉堰灌區輸送水量約34400萬立方米,灌區用水主要包括農業灌溉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磅啡吖鄥^有效灌面17.9萬畝,本年度計劃農業灌溉輸水1.4萬立方米,4至5月計劃輸水約9000萬立方米。”東坡區水利和農村供水工作站負責人唐新介紹。
永豐區域內主要農業用水來自通濟堰灌區東干渠,通濟堰為永豐村年供水約500萬立方米(含部分生態補水)。依托充足的灌溉用水和先進的農業生產模式,永豐村已成為省內率先實現水稻“耕、種、播、收”全程機械化的高標準農田示范樣板之一。
溝渠清障結束 水庫蓄水量超去年同期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渠道則是不容忽視的“生命線”。東坡區共有各類灌溉渠道1469條2340.81公里。區水利局下屬6個水利服務中心負責的骨干渠道共計58條,長度共計488.2公里,占全區灌溉渠道總長的20.86%。
金花支渠。
其中,醴泉堰水利服務中心,負責3條干支渠,長度共計25公里;東風支渠水利服務中心,負責4條干支渠,長度共計109.2公里;蟆頤堰水利服務中心,負責5條干支渠,長度共計31.4公里;多悅片區水利服務中心,負責4條干支渠,長度共計31.6公里;萬勝片區水利服務中心,負責8條干支渠,長度共計68公里;思蒙片區水利服務中心,負責5條干支渠,長度共計33公里。
“我們搶抓春耕備耕關鍵時期,對全村5公里溝渠全部進行了清淤疏浚,保障農田水渠水流暢通?!睎|坡區復興鎮紅五星村黨委書記劉鑫介紹。
全區歲修清淤工作的有力推進,確保了春灌及大春生產的正常開展。東坡區水利局申請區級資金154.88萬元,對醴泉堰灌區、東風支渠灌區、蟆頤堰灌區等11個中型灌區進行歲修清淤,維修渠道1147米,整治閘門6處,清淤36940立方米。同時,指導、督促各鎮對末級渠系開展了清淤工作。
截至目前,全區56座水庫現蓄水量5693.841萬立方米,占計劃蓄水(6084萬立方米)93.5%,較去年同期增加334.60萬立方米,且目前降雨情況相比往年較好,能夠保證水庫丘區農業生產生活用水。
“當前,我們統籌協調好骨干渠道和支渠的用水,更好地服務灌區群眾。并持續推進灌區配套設施的完善工作,統籌水資源調度,確保全年農業用水安全,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保障。”東坡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水足糧安,糧安水先。 近年來,東坡區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在此過程中,水利為糧食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今年,全區糧食播面穩定在57.5萬畝、總產量30萬噸以上,要實現這一目標,灌溉供水保障作為重點工作,早行動、早安排是關鍵。 在東坡區水利局2024年度工作總結里,專門圍繞“保障農業灌溉用水”進行了盤點,并以“心系民生,全力蓄水保水供水”為題,對2025年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 可喜的是,東坡區不僅抓牢傳統溝渠清淤疏浚等工作,更搶抓機遇,創新實踐水價形成機制、構建節水型農田水利工程體系、推進智慧灌區數字化轉型,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效增強了農田灌溉保障能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推動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共贏發展格局。 大春生產緊鑼密鼓,東坡區將針對農業生產實際,切實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把群眾的需求記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實“水”文章,為全區農業生產提供堅實的水資源保障,合力實現糧食增產、土地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