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國際在線
更新時間:2017-09-22 11:21:31
責任編輯:黃馨月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眉山彭山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2016年6月在四川省率先實施“河長制”,創新開展“345”工作模式。2016年底,彭山境內岷江大橋國控斷面氨氮年均濃度同比下降51%,總磷年均濃度同比下降8.1%。2017年1月至6月,岷江大橋斷面氨氮月均濃度同比下降11.2%,總磷月均濃度同比下降13.4%。岷江彭東交界斷面高錳酸鹽指數月均濃度同比下降19.3%;氨氮月均濃度同比下降36.3%;總磷月均濃度同比下降4.07%。
這是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環保局公布的一組數據。數據看似簡單,其實,這是該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四川省率先實施“河長制”,創新開展“345”工作模式,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取得的成績。
創新開展“234” 書記區長既掛帥又出征
據了解,自實施“河長制”以來,眉山市彭山區在流域治理上進行了先行先試。先后通過黨政主體責任,人大政協監督和參政議政責任,監管執法和考核責任“三個責任”的落實,健全了流域治理體系;通過任務倒逼機制,聯防聯治機制,總結通報機制和督查督辦機制,建立了確保工作常態長效的“四項機制”;通過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治理工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小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水庫水產養殖關停工程,違規違法企業治理工程等持續改善水域環境的“五大工程”,使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工作進展快,治理質量好,群眾滿意度高的良好效果。
彭山區有包括岷江河在內的10條流域,為了使每條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效,該區專門建立了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區長擔任副組長、總河長的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并在10條流域各安排了1名黨政領導擔任“河長”,其中,區委書記、區長分別兼任了1條重要河流的河長,做到了書記、區長既掛帥又出征。而10條流域流經鄉鎮(街道)的黨委書記為“河段長”,確定了畜牧、環保、農業、水務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為10條流域的治理牽頭部門,協助各“河長”、“河段長”開展流域治理工作。在鄉鎮(街道)、村(社區)和組,都建立了河道巡視制度,安排了專人對河道進行常態化巡視和保潔,形成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齊抓共管的局面。
人大政協監督提建議 履職不到位要追責
彭山區充分發揮人大的監督職能,由區人大常委主任、副主任擔任10條流域治理的總監,定期對“河長制”工作開展情況、河段長履職情況進行調研、監督,推動河長制各項工作落實見效。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參政議政職能,由區政協主席、副主席擔任10條流域的總參,負責收集整理社會各界對流域治理工作的建議意見,共同參與流域治理相關政策、舉措的制定,形成了人人共治、群策群防的濃厚氛圍。
同時,該區還在監管執法和考核責任上狠抓落實。由區環保局班子成員擔任10條小流域“河道警長”,對河道綜合整治進行執法監督,每月對河流的水質進行1次監督性監測,并把監測數據匯總后反饋給總河長、河長、河段長和相關污染源行業主管部門,警示警醒水質狀況和污染物,有的放矢治理流域污染。由區紀委書記擔任總督,區紀委定人定科室對領導干部在流域治理中的履職情況,實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報,對履職不到位、目標任務不達標的予以問責。
倒排工期 形成一河一策一圖一表治理模式
采取任務倒逼機制,由各“河長”牽頭,牽頭部門和鄉鎮先期對流域沿岸污染源進行實地調查、摸底,結合河流污染源實際情況和省市目標任務,制定流域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要求、治理重點和保障措施等。制作流域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圖和流域綜合治理近期遠期作戰表,細化責任,壓實責任,倒排工期,形成一河一策一圖一表治理模式。
彭山與新津、雙流、浦江3個區縣簽訂流域水環境保護和流域聯防聯治責任書,實行流域水資源、水環境容量與排污量統一管理。河道警長定期對出境水質進行監測,防止上游水質不達標對下游水質造成影響。對跨區域的河道發生的水資源糾紛案件實行集中處置,避免流域污染糾紛。
“總河長定期召開河長制工作現場會,除現場研究解決流域治理的難點問題外,還對工作嚴重滯后、履職不力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現場批評、檢討?!迸砩絽^環保局一位負責人說,彭山區河長辦每周要向總河長匯報全區流域治理情況,每月要把各河流推進情況向全區通報,每季度對牽頭治理單位和鄉鎮實行考評,考評結果納入年終評先選優和績效考核。
而在嚴格督查督辦機制上,該區由區紀委、區委區政府督查室、河長辦抽調專人組成聯合督查組,不定期對群眾的舉報的污染問題、流域治理進度等工作開展督查,對發現的問題,現場發送限期整改書,限期整改。
各項措施落實運用得力 污染治理成績斐然
該區各項措施的落實與運用,有效推動了“五大工程”的實施,實現了水域環境的持續改善。據了解,全區城鄉及工業園區共規劃17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7萬噸/日。截止目前,園區、城區、彭祖新城等7座污水處理廠已建成投運,公義鎮、武陽鎮、黃豐鎮污水處理廠等3座污水處理廠已建成正在調試,污水處理能力5.21萬噸/日。牧馬鎮、江口鎮東片區、觀音鎮污水處理廠等7座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中,污水處理能力1.59萬噸/日。
18個農村居民安置區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10座,污水處理能力0.28萬噸/日。計劃投入3000萬元在集中安置小區和農村居民聚居點建設生活污水一體化設施,實現全區污水處理全覆蓋。同時,還啟動了提標遷建城南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3萬噸/日,采用國內最先進的A2O+MBR膜工藝、全地埋方式建設,項目將2017年底開工,2018年下半年投入運行。今年底,該區將建成投運17座污水處理廠,實現鄉鎮全覆蓋,到2020年,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5%。
據了解,該區在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方面,在禁養區已關停規模養殖場118戶,完成任務的100%。在限養區、宜養區需整治適度規模養殖場912家,已整治到位實現“零污染、零排放”850家,完成93.2%。在實施小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方面,通過開展清河、護河、美河行動,已投入600萬余元對全區10條小流域河道進行了清淤疏浚、垃圾打撈等,共整治河道52公里;投入4.5億元,完成了對眉州河、通濟渠、府河等流域兩岸沿線的綠化美化景觀的打造,種植水草300余畝;新建了五湖四海、濱江濕地公園等,新增和恢復水域面積17.5平方公里。在實施水庫水產養殖關停工程方面,該區擬取締40座水庫肥水和投餌養殖,目前已全部取締。(文 廖興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