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4-09-23 08:43:20
責任編輯:張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75年風雨兼程,75年砥礪奮進。在國慶來臨前夕,本報特別策劃推出“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主題報道,將目光聚焦于眉山發展軌跡,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一組組詳實的數據、一個個奮斗者、見證者的故事,全面展現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歷程與成就,傳遞出眉山人在新時代不懈奮斗的激情與夢想。敬請關注!
眉山的天更藍、水更清。
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是內涵式發展,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發展,更加強調以人為本、聚人興業,重視城市配套功能的優化、人居環境的改善和人氣商氣的提升。
在眉山發展進程中,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東坡故里、品質眉山”定位,以城市建設帶動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塑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氣息、人情味生活,讓更多人喜歡眉山、向往眉山、留在眉山,讓全體眉山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走進眉山城市新中心,來到新建的太和公園,次第盛開的各類花朵,錯落有致的植被,波光粼粼的湖水,每一個角落都像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家住太和公園附近的李大爺感慨萬分:“以前這是塊荒地,現在變成了美麗的公園。開窗就見綠,出門就是園,沒事的時候到公園里散散步,一邊欣賞美景一邊鍛煉身體,這日子過得比蜜還甜。”
1997年國務院決定設立眉山地區,2000年撤地設市,眉山作為全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內外暢聯交通路網,加快推進舊城改造,歷經20余年發展變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眉山城市品質持續提升,已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市民在東坡步道·大家之路上跑步健身。
——城市規模迅速拓展。1997年眉山城區面積僅7.5平方公里,隨著“完善舊城、繁榮新區、北拓南延、跨江東進、擁江發展”“東彭融合、擁江發展、組團布局、強核提能”“品質立市”等戰略實施,眉山城市規模迅速拓展,呈現“一心雙城”沿江組團布局空間形態。截至2023年,城市面積擴大近10倍,全市城鎮化率由13%提升至52.81%。
——城市道路暢聯暢通。1997年,眉山城市道路面積約200萬平方米、長約60公里,按照“打通主動脈、暢通微循環、提升通達性”的思路,先后實施“北拓南延”“城市大變樣”“兩宋榮光”系列工程,著力構建級配合理的路網結構。1997年至2023年,東坡城區新建市政道路240余條、橋梁28座,道路面積增長近2倍。
——城市韌性不斷增強。適度超前布局供水、供氣、垃圾污水處置等公服設施,加快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不斷強化“優質供水、安全供氣”保障,構建“內外環、主干枝”穩定運行的“里子工程”。全市共建成運行城市自來水廠9座、總供水規模54.5萬噸/日,城鄉生活垃圾、城鎮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在全省率先建成無廢城市產業園,青神縣入選全省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縣城。
——城市綠化提質擴面。統籌公園、廣場、街道綠化布局,科學推進園林綠化建設與管理,因時因地實施綠化、美化、香化、彩化,通過見縫插綠、垂直掛綠、拆墻透綠,構建開放共享、舒朗通透的景觀園林體系,“推窗見景、出門見園、四季有花”已成為眉山居民的日常福祉,東坡城市濕地公園“鳥的天堂”亮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1997年至2023年,全市建成公園187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01%、綠地率37.7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83平方米。
——城市更新全面鋪開。按照“品質立市”戰略部署,統籌推進提質保暢、安全韌性、增綠添彩、風貌整治、宜居提升五大行動,眉山市入選省級城市更新試點城市,青神縣入選省級城市更新試點縣城,2項經驗做法入選全省推廣清單。改造老舊小區2128個、惠及群眾9萬余人;“東坡步道·大家之路”一期、二期和小北街特色商業街區建成開放,區域人流量增長30%;蘇堤綠道、通惠河綠道加快推進,未來可期。在近期滿意度調查中,95%的受訪者對城市更新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一處處公園綠地景色優美、舒適宜人,一條條道路寬闊平坦、四通八達,一片片老舊小區、街區提質升級、美顏煥新……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眉山躍然而出,眉山這座城市在不斷的提能升級改造中悄然“破繭成蝶”,將以“東坡步道”為藍本,走出一條獨具眉山特色的城市建設與更新之路,向“一心雙城、三帶十區”“雙百”大城市加速邁進。
太和公園是遛娃的好去處。
6月8日,端午小長假首日,眉山太平古街齊聚四面八方數萬游客。當天上午,“龍騰端陽·樂享太平”2024太平古街村舟薈群眾文化活動開幕。這一天,村落傳統龍舟賽、岷江千人搶鴨子、千桌萬人豆花宴、舊時光·慢生活原創沉浸式古街情景打卡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廣大游客視覺聽覺味覺縱享夏日激情。
太平古街地處東坡區永壽鎮羅平社區,濱臨岷江、因水而興,是岷江沿線重要的傳統場鎮和商埠碼頭,街巷格局完整、川西南民居建筑特色鮮明,街區傳統功能、非遺技藝和市井文化得到了原汁原味延續。太平古街現已納入歷史文化街區系統保護,是眉山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保護提升的街區之一。
眉山古稱眉州,有2300年城市建制史,是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唐宋八大家眉山獨占三席,素有“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美譽,豐富多彩的歷史遺存、悠久厚重的城市文脈,構成了以三蘇文化東坡文化為核心的多元歷史文化價值體系。全市現有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22個,歷史文化街區5片,歷史建筑321處,不可移動文物1366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54項,國家工業遺產1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處。這些類型豐富、價值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融匯成了眉山城市發展的記憶,彰顯了獨具特色的城市文脈。經過多年努力,眉山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初步構建,城鄉歷史文化遺產最大限度實現應保盡保,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融入城鄉建設格局基本形成。
傳承利用好歷史文化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在要求。在名城保護和申報中,我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部署,接續實施“文化立市”“品質立市”戰略,堅持價值導向,抓實文化遺產普查認定、加強常態保護管理。同時,持續推進以文塑城,將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把三蘇文化東坡文化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涵養城市氣質、滋養百姓精神,通過活化轉化提升城市品質,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圍繞東坡文化主題,我市為公園綠地、城市街區、建筑形態賦予東坡文化元素。近年來,以東坡詩詞意象命名街道110余條,建成三蘇主題文化公園8個,建設三蘇文化特色學校14所,打造東坡書院、悅讀坊等新型文化空間38個,建設開放式家風家教主題教育基地——“東坡步道·大家之路”。堅持“一街一主題、一區一特色”,把東坡文化融入到40余條老街改造和1886個老舊小區升級中,讓城市充滿文化韻味。
“瓦屋山風景好,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前來避暑真是太好了。”8月中旬,我省持續高溫,不少游客趁著假期帶上家人前往瓦屋山避暑,來自宜賓市的張敏也不例外。“我提前和在眉山居住的弟弟聯系好,先預訂瓦屋山附近民宿,帶上父母和孩子,一起去瓦屋山住一段時間,避避暑。”張敏說,避暑期間,他們在周邊到處游玩,景區推出的清涼線路和活動都很好,大家玩得很開心。
7月,洪雅縣瓦屋山景區進入避暑游高峰期。為豐富旅游產品,提高游客體驗,該景區依托瓦屋山、雅女湖兩大景點推出清涼避暑線路及相關活動,并開放團購票等多項優惠政策,廣受游客好評,各類新場景的推出讓瓦屋山景區游客數量持續攀升。“今年,我們立足游客需求,策劃了瓦屋山全山徒步挑戰賽活動,讓游客沉浸式體驗瓦屋山。同時,依托雅女湖水資源,推出游湖、快艇、摩托艇等水上項目,讓游客玩得盡興,樂享暑期。”瓦屋山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豐富旅游業態,創新消費新場景,景區推出的避暑場景廣受好評,這也成為不少游客暑期避暑游的目的地。
游客在雅女湖邊打卡拍照。
消費新場景是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的系統集成,對促進消費提質升級,釋放城市發展活力和激情,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深挖眉山特色文旅資源,開發文旅產品,培塑三蘇祠、瓦屋山、玉屏山等文旅產業,推出“中國有三蘇——眉山蘇氏的家國情懷”主題展、東坡詩詞擂臺賽、青神賞螢季、瓦屋山絕壁棧道、夜游柳江古鎮、玉屏山勇闖恐龍谷主題樂園、老峨山居、幸福古村幸福嶺民宿群落、桔香稻田、竹里巷子、竹里稻香等,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新潛力;大力實施東坡文化業態培育行動,發展精品民宿、民俗體驗、文化創意、研學體驗等融合發展業態,打造推出“禮遇東坡”社區生活空間、禮遇東坡文創店、蘇小咪茶飲店,新開發推出三蘇祠文創雪糕、蘇小咪新式茶飲、詩詞魔方、東坡家清歡糕等東坡文化系列文創新產品,助力消費升級;成功打造永豐村“共享田園”等一批文旅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依托鄉村旅游、長壽養生、冰雪運動等特色消費資源,打響三蘇修心、瓦屋清肺、龍灘觀湖、彭祖養生、丹棱游村、青神賞竹等康養品牌,洪雅縣柳江鎮、七里坪鎮、瓦屋山鎮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鎮……近年來,我市堅持“品質立市”發展戰略,錨定“一心三地”目標,深度融入巴蜀文旅走廊與成眉樂黃金文旅經濟帶,縱深推進成德眉資文旅同城化發展,不斷挖掘特色文化和旅游資源,圍繞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等方面,策劃開發品質化、個性化、高端化的文旅產品,培育文旅產業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釋放文旅消費潛力,發展呈現多點開花、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如今,“一核一帶兩區”市域文化和旅游空間布局初步呈現,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文化旅游業態不斷豐富,文化旅游消費市場更加繁榮,全方位布局、全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截至目前,我市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縣2個,天府旅游名牌14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4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3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33個,三蘇祠成功創建國家一級博物館,東坡醉月地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思源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