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7-24 16:40:05
責任編輯:林琳
七月眉州,百業競發。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1500畝水稻中試基地稻田里,綠浪翻滾,游客絡繹不絕;全球首套單線產能最大最節能的氣相淬冷工藝三聚氰胺生產裝置——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氰胺及碳氮新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生產正酣;洪雅縣的瓦屋山旅游景區涼風習習,吸引成千上萬游客避暑……
一切的收獲在于系統推進。我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論述精神,加快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現代化。
聚勢謀遠,乘風遠航。日前,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指出,融合發展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和發展趨勢,要把握產業演進規律,圍繞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數實融合”進行部署,加快形成和釋放產業體系的整體效能。那么,新階段,眉山如何促進三次產業協同融合發展?
推進服務業同制造業融合發展
先看一組數據——上半年,全市新招引制造業項目52個、總投資405億元,竣工投產錦源晟、四川美科等項目49個,“1+3”產業規模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68%,其中鋰電增長400%以上、晶硅光伏增長30%以上。
今年二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398.55億元,增長5.9%。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17億元,同比增長1.7%,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兩個方面看似很不相同,共向目標卻越來越明晰。當前,全市邁入了工業化中期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既要加速趕、做大總量,也要加快轉、提升質量。在眉山進入工業化中期,服務業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加之后疫情時代服務業加速回升,這個時候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肯定會掉隊。
再進行分析——眉山背靠特大中心城市,有都市圈消費的牽引,全市工農聯動、一三互動較好,最大的問題是生產性服務業發育不充分,占服務業的比重不到10%,遠低于全省的36%,制約了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這樣的共識,在全市上下凝聚。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既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之選,也是暢通內循環構建雙循環的必行之策,更是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必要之舉。
“我們要堅持制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制造化雙向發力,深入實施服務業賦能融合計劃,加快培育融合發展主體,搭建一批融合發展平臺,推動‘兩業’鏈條延伸、關聯滲透,促進制造業向‘制造+服務’轉型。”我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具體來說,就是要支持制造業企業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服務業企業向制造環節拓展,促進物流業和制造業融合創新,構建公鐵水空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打造眉山國際鐵路港,支持直播電商等平臺型企業發展壯大,推動成眉區域性金融服務平臺共建共享。同時,堅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興業,大力傳承弘揚三蘇文化,構架獨具眉山特色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
5月23日,一場以“數字眉山·智創未來”為主題的企業數字化轉型交流會舉行,旨在為眉山產業數字化蓄力。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標志的數字技術正日益融入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正加速改變要素配置、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
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眉山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書寫了眾多“非同尋常”——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突破千億;仁壽信利集團規模突破百億,全市誕生第二家“百億企業”;甘眉工業園區工業規模突破500億元……不斷以數字技術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以數字化助力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整體攀升。
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要統籌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實施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開展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全覆蓋行動,支持打造示范工廠和優秀場景,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新興數字城市。”我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市委全會深度分析形勢,為“數實融合”指明了方向目標。將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部署,搶抓“東數西算”機遇,部署算力服務器,加快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產業化發展。加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重點行業標識解析節點建設力度,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探索推進智慧城市建管營模式創新,完善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的綜合性應用體系。
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
傳統制造業在加速改造升級,傳統農業也在加快邁向現代化。在廣袤的眉州田野間,農用植保無人機按照設定好的軌跡精準地管理稻田,各類農業機械適時應用;在鱗次櫛比的設施大棚中,自動化控制施肥灌溉、調溫控濕,各種蔬菜瓜果長勢喜人……
農業是眉山的金字招牌,糧油、生豬兩大產業基礎較好,東坡泡菜、眉山柑橘、眉山竹產業三大特色產業集聚發展,但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低,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農業綜合生產效益亟待提升。
“找準短板和不足是一切工作的先導。”我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市委全會明確,要堅持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裝備應用,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全周期社會化服務,打響“味在眉山”農業品牌,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快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強市。
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以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為引領,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市試點,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做好良種選育和良技推廣,提檔升級現代農業園區,促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打響東坡大米、東坡肉等農業品牌,深化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林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