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8-23 16:21:55
責任編輯:衛琳霞
時序更替,歲物豐成。又到一年豐收季,在彭山區公義鎮欣榮村的數智水稻示范基地里,部分稻谷已相繼成熟,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金燦燦的光輝,收割機來回穿梭,一串串飽滿的稻穗被卷入收割機中,轟鳴聲響徹田野。
田埂上,種糧大戶王程淋正張羅著裝袋打包,配合工人測產測收。
“今年這個收成來得不容易呢,前段時間正是谷子揚花灌漿期,卻遇到連續高溫,好在我們水渠都修到了田間,灌溉實現全程自動化,很方便?!蓖醭塘艹邪艘磺Ф喈€地種植水稻,基地采取智慧化、機械化管理模式,大大提高耕作效率。
當數字農業嵌入水稻種植,縱橫交錯間,會編織出什么樣的農業盛景?近日,記者深入彭山區數智水稻示范基地,尋找答案。
水稻育秧是水稻豐產豐收的重要環節,水稻獲得高產,全靠育好壯秧。
今年4月,王程淋依托工廠化育秧技術進行水稻集中催芽作業,通過智能化育秧,實現溫度和濕度有效控制。
“出苗快、出苗壯,插秧工作較往年提前了十來天,水稻返青也提前了半個月?!蓖醭塘苷f,以流水線作業的方式達到水稻鋪土、播種、澆水、覆土、出盤、疊盤、入箱一條龍作業,疊盤暗室工廠化育秧,可以實現裝土一致、播種均勻、澆水透徹、覆土嚴密效果。
王程淋介紹,智能育秧工廠集中育苗,不但節約育秧成本,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例如傳統育秧需要35天左右,而移入大棚的育秧盤僅需二十來天,就能移栽到農田里。
在今年的育秧工作中,彭山區數智水稻示范基地里自動化控制棚內環境監測系統、智能控制電動卷簾器、自動噴淋裝置、水肥一體機、防凍機等一批智能化自動作業設備的引入和應用,真正實現了指尖點一點、科學育壯秧。
與傳統農業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做細耕苦種田”不同,彭山區數智水稻示范基地的數字化水稻田間管理裝上了“智慧大腦”。
今年,基地采取智能灌溉系統實現水稻夏管精準化給水,數字化管控。其中,智能灌溉系統只需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終端控制閥門開啟和關閉,就能輕松實現精準控水。
在稻田中央,基地安裝了一套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設備。通過智能蟲情測報燈、農情攝像機、水質監測儀等設備,可以對每個監測點的病蟲狀況、作物生長情況、災害情況、空氣溫度濕度等作物生長參數進行實時監測。
除了蟲情模塊,基地里的農業監測物聯網信息技術系統還具有氣象、苗情、大屏展示等模塊?!叭嗽谖葜凶?,盡知田園事,通過智能監測系統實時了解作物各方面情況,及時應對和處理,為農業生產提供重要依據?!蓖醭塘苷f,通過高清影像和監測數據,農田里的光照、土壤、溫度、濕度、降水量等信息一覽無余,點開信息化平臺上的功能分區,農田氣象信息反饋、作物生長實時監測,病蟲害遠程診斷……一系列物聯網技術映入眼簾,能夠更科學地預判識別農業生產風險。
智能設備的助力,讓種田不僅輕松,還更精準、更高效,一場生態農業的“智能秀”也就此上演。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詩雨 黃馨月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