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3-10 16:25:04
責任編輯:黃馨月
眉山生態宜居,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25%,不僅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還是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城市。擁有“最美桌山”瓦屋山和“天然氧吧”玉屏山的眉山市洪雅縣,更因豐茂多樣的森林,被都市人譽為“氧都”。
在洪雅縣玉屏山管護站,有一對護林員夫妻,他們住在山里,行在山里,他們是深山的守護人,一度成為林場精神在玉屏山的生動體現。4年前,“夫妻班”里的妻子離世了,丈夫余紅林選擇留下,他像從前那樣守護著森林,也尋覓著那個熟悉的身影……
護林中相知相愛 “夫妻班”扎根大山
“我是89年到林場工作的,她是88年參加工作的,最開始在炳靈,后來調到水竹林班,我們就認得了。”
3月8日,初春的洪雅,氣候溫潤,盡管有和煦的陽光照進森林,但在玉屏山的森林當中穿梭時,依舊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潮氣,正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護林員余紅林和往常一樣開啟了新一天的巡山護林工作。只見他一路走,一路用手里的彎刀將擋在前面的枯樹枝和雜草等一一砍掉,清除火災隱患,然后繼續穿梭在林間。
余紅林是一名“林二代”,父親早年也曾是洪雅縣國有林場的一名林業工人,余紅林參加工作的第一年,他就遇到了同是“林二代”的妻子代春蓉,因為都是洪雅人,又有相同的成長背景,兩人很快就相愛并結了婚,還將家安在了玉屏山的大山里。
“那個時候我們都在水竹林班,她下班就回去煮好飯等我巡林回來,每天都有熱騰騰的飯菜,所以一點都不覺得苦。”
余紅林說那個年代的玉屏山沒有公路,也不通車,回一趟洪雅縣城就要耗去大半天時間,再加上工作忙,所以他們很少回縣城里的家。夫妻倆一起在山里生活,白天兩人一起去巡林,下班一起回家做飯,雖然日子過得比較單調,但也成為了讓很多林場人羨慕的護林“夫妻班”。
“林場像我們這樣兩口子都是護林員,而且在同一個地方當護林員30年的,的確很少,所以大家才會叫我們做‘夫妻班’。”
很長一段時間,水竹林班只有他們夫妻倆駐守,他們這對“夫妻班”是林場精神的有力體現,也深受林場干部職工的尊敬和贊揚。
新時代護林員有新要求 護林防火搶險樣樣都要會
洪雅縣國有林場始建于1953年,1993年建立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森林經營面積98.8萬畝,森林蓄積834萬立方米,下面共設有11個生態公益管護站,管護站下面又設有多個護林班組,目前像余紅林這樣的護林員100余人。
“早些年林場有開荒造林任務,最多的時候有一千多名護林員,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我們護林員的人數在逐步減少。”
護林員的人員雖然在減少,但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對護林員的要求卻在提高, 既要嚴管火源,又要有計劃燒除采伐剩余物等火災隱患,做到科學、合理、可控,同時還要配合林場防火辦做好森林防火以及組織生產民工開展計劃燒除工作等。
“我們最怕的就是打雷,去年夏天打雷,就把我們駐點對面山上的干樹子引燃了,山上手機信號又不好,我發現燃起來過后,連忙跑到另外一個山頭上去打電話給站區還有場區匯報,萬一我們撲不滅的話,他們就好來支援,幸好最后只燃了兩、三棵樹,又下起雨來了,幾下就把它打滅了。”
據余紅林介紹,水竹林班目前只有他和另外一名護林員兩個人,管轄8000余畝的林地,并且林地還和雅安市接壤,地方偏僻,情況復雜,工作極具挑戰。為了更好地做好巡林、護林工作,他堅持帶頭每月巡山22天以上,足跡從磨子溝到十二拐,從水竹林到大石包,巡護到邊到位,不留死角,不論炎炎夏日,還是冰天雪地,大熊貓巡護 APP 上線在線率都保持在全場護林員前十的位置。
“我們要把林地的邊界都巡完一遍的話大概要4—5天,以前巡山全靠走路,后來巡護騎摩托,我摩托車都騎爛了三四臺。”余紅林說,巡林主要是查看有沒有人偷伐盜木,以及跨市接壤的地方有沒有人挪動邊界樁基等。除此之外,隨著玉屏山游客越來越多,他們還肩負起了向進山游客宣傳森林防火知識以及夏季洪澇災害公路排險保暢等任務。
“現在一個人巡林還是有點孤獨,不過她雖然不在了,但我還是要像她在時那樣繼續守護好這片林子。”
2019年,妻子代春蓉因為突發腦溢血離世,水竹林“夫妻班”只剩下余紅林一人。不過在余紅林看來,妻子其實并沒有離開玉屏山,因為林場人的護林精神原本就是一個不斷傳承的過程,自己和妻子從父輩手中接起護林這根接力棒,如今自己又從妻子手中接過這根接力棒,繼續守護好玉屏山這片森林。
“我爸他們當年穿著蓑衣斗篷,頂著酷暑和寒冬都要上山去植樹、造林,歷盡千辛萬苦才把林造起來,你說我們該不該把它看好、護好、管好嘛。”
綠水青山,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以場為家、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造福社會”的林場精神。近年來,洪雅縣國有林場不僅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十佳林場等稱號,還獲評全國森林康養基地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和履行《聯合國森林履約文書》示范單位等榮譽,這些都離不開歷代林場人和他們背后家庭的默默付出。
“30多年以山為家,女兒都是交給我老母親在帶,陪女兒的時間太少了,這是我的一大遺憾。”
余紅林說,女兒今年五一就要結婚了,遺憾的是妻子不能親自見證這場婚禮。不過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守林、護林工作可能更多將依靠監控探頭和無人機等技術和設備,對人工的需要將會越來越少,這樣的話,自己也有機會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希望借此來彌補對女兒和親情的虧欠。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曉征 楊鵬 雷卓鳴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