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0-20 10:07:34
責任編輯:熊莉
緩解交通擁堵、方便市民出行,既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建設具有天府韻味眉山特色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城的必然要求,也是關注民生的題中之意。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圍繞道路暢通想辦法、解難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隨著眉山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交通壓力日益增大,就更加需要大家在出行過程中,做到文明行車,文明行路;同時,也需要大家為緩堵保暢建言獻策。只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市民攜手為緩堵保暢出力,那么,更加文明、和諧、暢通的交通環境將指日可待。
□本網記者 彭威楠 文/圖
裴城路路邊車輛有序停放。
“治亂”促“緩堵” 人機結合治理交通亂象
提高路面通行效率,僅靠交警部門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全體交通參與者的支持與配合。市民的不文明駕駛行為,常常會擾亂道路通行秩序,降低通行效率,給交通暢通添堵。
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市民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寬闊的道路上車輛不算很多,旁邊車道行駛都很暢通,唯獨自己的車道車速非常緩慢。等有機會超過去才發現,是因為前面一輛“龜速”行駛的汽車,降低了通行速度。
東坡大道的執勤交警向記者介紹,“此類情況,大多數是因為緩慢行駛車輛的駕駛人正在玩手機或者打電話,導致后面車輛壓了一片,后面車主無奈只能變換車道,這樣不僅嚴重影響通行效率,還增加交通安全隱患。”
因此,市交警部門將緩堵保暢的“先手棋”下在了以“治亂”促“緩堵”。“為加強城市交通管理,我們進一步調整勤務部署,切實提高路面見警率,形成中心城區緩堵保暢全警參與格局。加大警力配置,在中心城區常態化開展侵占機動車道、亂行亂穿、飆車、闖紅燈、不禮讓斑馬線等12類不文明交通亂象整治。”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在每天高峰時段,市交警部門對中心城區2個關鍵路口、13個重點路口、32個一般路口,分別實施“兩警四員”(2名警力4名交通員)、“兩警兩員”、“一警兩員”配置,強化指揮疏導,維護交通秩序;在每天夜間時段,市交警部門對水街、長安北路、九巷十坊等群眾出行量大的夜市區域,強化夜間巡察值守,規范車輛停放,維護通行秩序,杜絕局部夜間擁堵。
在交通指揮中心,城區各大路口交通情況一目了然。
對不文明交通亂象的整治,中心城區各大路口的“電子警察”同樣發揮著巨大作用。最近我市中心城區新上崗了一批“電子警察”,對指定車道內機動車超速、違反標志標線指示、逆行、不按規定系安全帶、違章停車、撥打接聽手持電話等違法行為實行自動監測記錄,并依法給予處罰。
“以前來新區菜市場買菜,車子就隨意停在市場附近。被‘電子警察’拍了一次違停后,現在再也不敢隨便停了。”市民陳女士說,隨著“電子警察”的“上馬”,促使市民逐漸增強交通安全意識,現在幾乎沒有司機敢亂停車。
此外,出租車司機陳師傅用一個“讓”字,概括了“電子警察”讓眉山司機的改變。首先是車讓人,不少司機看到前方有行人,即便沒有信號燈,也會主動停在斑馬線后;其次是車讓車,車輛加塞、隨意變道的情況大大減少。“如果每位交通參與者都能‘讓一讓’,營造良好的出行環境,可以讓大家省下很多在路上的時間。”
據了解,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建有“電子警察”500余套,其中,闖紅燈電警297套、違停電警181套、不禮讓斑馬線電警26套,實現對中心城區主干道全覆蓋。
“對于中心城區的交通秩序治理是沒有節點、沒有終點的,必須追求長效,目的是確保‘行有序、路暢通、人平安’。”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說,同時,希望廣大交通參與者都自覺行動起來,共同抵制交通違法行為,人人踐行文明交通,在全社會共建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風尚。
交警通過交通指揮中心傳回的實時路況調度警力。
開門聽意見 集思廣益制定緩堵舉措
交通是城市內暢外聯的命脈所在。加強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綜合治理,積極推進緩堵保暢工作,既是我市“雙創”成果的鞏固提升,也是我市打造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推動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的重要舉措之一,更是民生所向,傾聽群眾意見、建議,集思廣益格外重要。
“你認為我市何時段、何路段交通最擁堵,解決的思路和辦法是什么?”……近日,記者圍繞“緩堵保暢”建議,對市民和相關人士進行了采訪。
梳理、歸類市民建議后發現,有近四成受訪者建言:只有守法、良好、文明的行為,才能從根子上緩解城市擁堵。還有近四成受訪者認為:科學規劃道路容量、增修公共停車場、建設立體交通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從源頭上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市民張先生的建議直指交通陋習。他說,眉山交通擁堵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文明行車,比如違章停車,停在沒有泊車位的非機動車道,導致非機動車被迫行駛在機動車道上,產生安全隱患;又如機動車在雙黃線、黃實線區域違法調頭。張先生建議:“對于違章停車絕不姑息,鼓勵網友舉報,一經查實,從嚴處理;對于非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駕駛員開車玩手機等交通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告,并登記身份證,做好電子備案,如下次再犯,做罰款處理。”
市民黃先生認為,治“堵”不光是治“路”,更是關乎“民”。“上下班、風雨途中,看著前面長長的車隊,本就著急,但還是有個別車輛不斷加塞進來。希望能制定相關政策,嚴懲這種加塞、搶道等不文明行為,杜絕無素質行為。長此以往,車流有序,通行順利。”
市民彭先生則認為,治堵首先得治意識,包括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意識和交通參與者的遵規意識。“要提高全民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可以從學校做起,‘小手牽大手’杜絕交通陋習,讓孩子來督促家長文明行車。”
“要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交通管理活動中來。”市民梁女士認為,“通過角色的轉化,‘我來當城管,我來當交警,我來當文明勸導員,我來當志愿者……’激發了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同時,讓市民對城市管理也多了一分理解。”
記者致電一位長期關注我市交通建設的專業人士。他表示,“眉山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面臨的難點是人、車、路發展不協調、不同步,需要進一步將交通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落實。”
他舉例說,針對眉山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突出的東坡島、三蘇祠等片區,編制交通品質提升規劃,既解決相關片區道路不足問題,同時前瞻性解決發展潛在交通擁堵隱患;編制中心城區貨運場站交通規劃,建立與現代物流匹配的貨運物流體系,減少不必要貨車入城需求等。
市民對于“治堵保暢”的建言,體現了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得到了相關管理部門的積極回應。“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開門治堵,廣泛傾聽市民意見,集思廣益,科學合理的建議一定會被采納,希望市民多提建議或意見。”市交通道路綜合治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大市民作為城市管理的直接受益者和參與者,他們的建議更能直指城市交通道路治理的痛點、難點,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道路交通治理舉措提供不一樣的思路。
交警向駕校學員宣傳交通文明知識。
【記者手記】
久久為功 啃下“最難啃的骨頭”
交通擁堵不獨眉山存在,全國幾乎所有城市都存在,而且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交通擁堵往往越嚴重。緩解交通擁堵是城市管理中“最難啃的骨頭”。
要打贏緩堵保暢攻堅戰、持久戰,市民的參與必不可少。有關部門應向市民交底,講清楚我市交通的現狀、采取的措施、確定的目標任務,組織動員全體市民共同參與,廣泛聽取市民意見,敬請市民獻計獻策。同時,要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宣傳交通法規、交通常識,增強全民的文明出行意識,營造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氛圍。但這只是“策”而不是“本”。最關鍵的還是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影響城市交通的瓶頸道路,從源頭上緩解交通擁堵。再就是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高東坡大道、眉州大道、二環東路等城市主要干道的車輛通行效率,緩解道路壓力。
此外,緩堵并不是交警部門一家的事情,住建、交通等有關部門也責無旁貸,應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整治交通擁堵才能取得實效。
緩堵保暢作為我市重要的民生工程,承載著全市人民的期望。緩堵保暢,就是實實在在的排民憂、解民難,提高市民幸福指數的具體行動。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深刻認識整治交通擁堵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為市民創造常態化的安全、暢通、便捷、有序的城市交通環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