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1-29 11:05:11
責任編輯:任楓楓
11月26日,汽車經過仁壽城區公路轉向天府仁壽大道,一路奔馳,城市建筑令人賞心悅目,沿線的草坡、綠樹、鮮花等構成的美景讓過往車輛如在畫中游。這條大道,從一個側面彰顯出仁壽縣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新風貌。
近年來,由5條高速、5條鐵路、5條縱向大通道、5條橫向大通道組成的“五高五鐵、五縱五橫”綜合交通格局在仁壽縣基本形成。交通運輸條件有了顯著改善,交通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與水平明顯提升,拉動了工業、農業、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建設全國經濟百強縣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成宜高速姚家溝特大橋施工現場。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攝
暢通“大動脈”
開放更有力度
曾經,一座二峨山阻隔了仁壽與成都兩地的交通聯系,仁壽毗鄰成都的區位優勢難以發揮,較差的交通基礎條件使得大項目、大企業難以入駐,阻礙了仁壽的經濟社會發展。如何打破這一瓶頸?仁壽縣看準癥結,認為交通先行是加快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總動力”。
如今,很多仁壽人會說,從成都天府廣場出發,車子不用拐彎就可以一路到達仁壽。他們說的路,就是天府仁壽大道。天府仁壽大道起于天府大道南延線視高鎮與成都交界處,途經清水、黑龍灘、大化、珠嘉,至仁壽縣城,全長38.6公里,按一級公路標準進行設計,雙向8車道,同時兼具部分城市配套功能。
“天府仁壽大道建成通車后,成都到仁壽的距離縮短至30多公里,最快只需半個多小時,讓仁壽充分發揮了成都南大門的區位優勢,進一步促進成眉同城發展。”據仁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該縣實現了與成都區域最直接、快速的溝通,也因此引進了更多優秀企業投資落地,讓其以“仁壽成本”享受“成都區位”發展。
交通改變區位,區位決定發展。仁壽縣緊緊圍繞構建“五高五鐵、五縱五橫”綜合交通格局,著力形成“深度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和“加快構建臨空半小時經濟圈”,強力實施綜合交通大會戰,努力將仁壽打造為成都以南的重要交通節點城市。
11月27日,在成宜高速姚家溝特大橋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進行橋面濕接縫和防撞護欄安裝工作。“我們標段總共有300余名工人,趁著晴好天氣,開足馬力,搶抓進度,勢必保證快速安全施工。”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成宜高速僅有的兩座特大橋之一,姚家溝大橋預計12月底全幅貫通。
據悉,成宜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4-2030年)16條成都放射線高速之一,起于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對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南線,經簡陽市、仁壽縣、威遠縣、宜賓市等地。成宜高速仁壽段全長56.7公里,總投資約80億元,境內共設7座互通式立體交叉和2處服務區。2020年建成通車后,將成為仁壽縣直連天府新機場和宜賓港的重要通道。
建成的道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在建的道路施工現場機械轟鳴熱火朝天,以大通道促大開放,交通的蓬勃態勢必將為仁壽的進一步開放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疏通“毛細血管”
發展更有溫度
如果說高速公路、干線公路等是仁壽打通發展的“大動脈”,那縣城道路、縣鄉道、村組道就是疏通內部發展的“毛細血管”。
“我們村大多數人都種花生。以前,道路又爛又窄,遇到下雨天,花生根本運不出去,也沒有商家愿意上門收貨。”雙堡鄉要武村一名村民說。如今,隨著鄉村道路的完善,一條條水泥路讓鄉親們在下雨天出行也不怕打濕鞋襪,來自四面八方的外地貨車在豐收時節也絡繹不絕地前來收購當地特產。
“我們不僅要實現‘深度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和‘加快構建臨空半小時經濟圈’,下一步,還要形成‘縣域半小時經濟圈’,解決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仁壽縣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將繼續梳理干線公路路網,完成農村公路路網調整,推動區域路網成網成片成環;加快實施縣鄉道、通村硬化路及村道窄路加寬項目建設;結合園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高水平建設“四好”農村路;盡快開工建設鄉鎮與骨干交通之間連接線項目,強化各鄉鎮與縣城、與周邊各縣市聯系,打破鄉鎮(場鎮)至干線公路壁壘,實現所有鄉鎮(場鎮)10分鐘內可連接到快速路、普通國省道干道,所有鄉鎮(場鎮)15分鐘內可連接到高速公路出入口,所有鄉鎮(場鎮)半小時內到達縣城。
從“大動脈”到“毛細血管”,交通縮短了仁壽與外界的空間距離。新時代新作為,瞄準區位優勢,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站在新起點上,煥發出勃勃生機的仁壽正在腳踏實地、勠力前行。
眉山網記者 郭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