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12 10:28:01
責任編輯:任楓楓
編者按:
民生工程關系到千家萬戶。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大對民生投入,讓更多資金投入民生工程領域,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今年我市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共涉及182個具體項目,涵蓋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十大領域,公辦學校擴容改造、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批關系百姓生活福祉的項目順利實施。即日起,本報集合報、網、端、微全媒體資源,陸續推出“關注民生福祉、聚焦民生發展”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民生為本,久久為功。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秉承蘇東坡“愛民之深,憂民之切”的民生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作為中心工作重點推進。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始終關心、支持眉山民生事業發展,積極爭取試點工作落戶眉山,實地督導項目建設推進。眉山民生工作的知曉度、支持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2019年,結合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的實施,我市進一步拓寬了民生項目征集渠道,采取聽取群眾意見、征集市人大代表建議、市級部門項目申報“三管齊下”的方式征集民生項目建議350余條,對每一條建議意見都充分論證,并與建議群眾、代表進行面對面交流溝通,有212條已落實到今年具體民生項目中,民生項目意見建議落地率達到了60%以上,群眾對民生項目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民生工程真正成為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
據了解,今年我市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共涉及182個具體項目,涵蓋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十大領域,在公辦學校擴容改造、醫療衛生改善保障、健身活動場所建設、殘疾群眾救助服務、重點人群就業創業、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上規劃出臺一系列的民生優惠服務政策措施。這182個具體項目從各個方面、多個角度、不同層級照顧惠及老百姓衣食住行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民生的大力投入,項目的全面覆蓋,政府的莊重承諾,讓群眾對黨委、政府的民生服務工作更加滿意。2019年第一季度,眉山以80.4分的民生滿意度指數值位居全省第一。
民生滿意度體現在一個個實打實的數據中——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我市計劃城鎮新增就業2780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40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0人,勞務品牌培訓1100人,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3000人,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培訓4000人,農村青年技能培訓400人,現代農業科技培訓3000人次,實現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3%的目標。今年1-6月,各項工作推進順利。
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我市計劃減免9800名非民族自治地區幼兒保教費,扶持認定68所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對16700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提供生活費補助等。目前各項工作推進順利,其中,為3100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免除160000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和作業本,為12000名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免除8000名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為符合條件的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達3000名,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職學生120名,救助2500名貧困留守學生,選派40名教師到“三區”支教等任務均已超額完成。
社保是民生之依。今年我市計劃改造提升農村公辦養老機構床位2000張,完成農村敬老院公建民營6所,實現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覆蓋16.51萬人,提高517508人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建設城鄉社區兒童之家263個,對3000名重點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實施精準關愛,為800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提供法律援助服務15000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00件,應免盡免推進實施綠色惠民殯葬政策等。目前,各項工作正順利推進。
農貿市場更干凈整潔了,農村廁所更衛生了,醫療保障更完善了,住得更安全、吃得更放心了,環境越來越好了……2019年的日歷已翻過一半,我市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圍繞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百姓安居、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文化體育、富民增收有序推進,正以扎實的步伐逐漸走進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截至6月底,129個民生工程項目,46個項目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占項目總數的35.6%;81個項目推進順利,占項目總數的62.8%;20件民生大事推進順利。
眉山網記者 林茂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