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5-06 10:26:38
責任編輯:羅思源
劉長彬(右二)給客戶介紹黑茶。
洪雅黑茶歷史悠久,但由于各種原因,黑茶生產曾一度斷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為了振興家鄉黑茶,2015年3月,47歲的余坪鎮桐梓村村民劉長彬回到家鄉,并在各方的幫助指導下,成立了全市唯一的生產黑茶成品原料的茶葉專業合作社,推動洪雅黑茶產業振興發展。
毅然放棄高薪
返鄉創業發展黑茶
“回來以前我一直在云南打工。”近日,記者專訪了劉長彬,他告訴記者,在云南他接觸到了黑茶,對黑茶有一定的了解。“洪雅盛產茶葉,每年要修剪掉許多枝葉,這些枝葉沒利用起來很可惜,這讓我萌發了將這些修剪下來的茶樹枝葉變廢為寶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回家鄉創業發展黑茶的念頭。”
2014年,劉長彬毅然放棄高薪回到家鄉洪雅。期間,通過走訪茶農、調查茶葉企業、調研茶葉市場,發現洪雅的黑茶雖然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其加工歷史已經空白了很久。為了改變這個現狀,他通過自己出一點、親戚朋友借一點、銀行貸一點的方式,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洪雅第一家黑茶加工廠。
工廠辦起來了,但如何制作黑茶,成為擺在劉長彬面前的一道難題。為此,他虛心拜師學藝,逐步掌握了黑茶加工環節的技術要領。“學習中,我還了解了黑茶的前世、今生和未來,這增強了我從事黑茶生產的信心。”劉長彬介紹說。
成立茶葉專合社
研發生產機械填補行業空白
創業期間,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劉長彬成立了我市唯一的生產黑茶成品原料的茶葉專業合作社。經過4年的努力,合作社的生產能力不斷提升,2018年已經達到年產干茶250多噸。
“我們的原料主要來自于當地茶農5-7月、10-11月修剪下來的茶樹枝葉,消化了近千噸茶樹鮮葉原料,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讓1000多戶茶農受益,平均每戶茶農每年額外增收800多元。”劉長彬介紹說,合作社主要生產黑茶成品康磚、茯茶、千兩茶的原料,產品暢銷四川、西藏、湖南、深圳、廣州等地,年產值近千萬元。
洪雅是產茶大縣,茶樹種植面積達30萬畝,每年修剪下來的茶樹枝葉有10多萬噸。但傳統的黑茶生產機器比較落后,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為此,劉長彬想發明一種新的機器。通過不斷反復實踐、探索,他用了近2年的時間,投資50多萬元,終于在2018年7月,其成功研發了瓶式殺青機自動喂料系統,該系統榮獲7項國家發明專利,填補了行業空白。
“這一發明徹底解放了勞動力,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黑茶質量,對茶葉加工行業綠色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劉長彬表示,生產出來的茶葉更加綠色衛生,達到了湯色紅亮、滋味醇厚、藏香綿長。接下來,他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和加大機械研發力度,做出自己的黑茶產品和洪雅黑茶區域品牌,為傳承弘揚洪雅黑茶文化、促進洪雅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朱小根 眉山網記者 陳燕利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