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09-13 10:00:08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文/圖
洪雅縣中保鎮種養循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把糞便處理成沼液來施肥,這是多贏的生態環保種植方法。”9月10日,在洪雅縣中保鎮種養循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該鎮黨委書記伍仕波介紹,該園區嚴格貫徹“生態循環、節能低碳、科技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將附近牧場產生的糞便沼化處理成沼液后引入園區,用來澆灌瓜果蔬菜,構建了一條既生態環保,又助農增收的現代農業“綠色產業鏈”。
鋪設沼液管道
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羅述勇是洪雅縣柳江鎮人,2015年,他來到中保鎮種養循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承包了200余畝農田種植蔬菜。“用沼液施肥非常方便,而且基本可以不施化肥,種出來的蔬菜品質好,賣得起價錢。”羅述勇說。
能隨取隨用沼液施肥,這得益于園區內全覆蓋的沼液管網。據悉,該園區在2014年建設之初,便以現代牧場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沼液種糧、種草、種菜等循環發展路徑,共投資2400余萬元,鋪設管道近150公里,實現沼液管道全覆蓋。“園區內每隔50米便設有一個有機肥沼液輸送管道接口,以全密閉、全運行的方式從牧場直接送到田間地頭,農民可以隨時取用,真正實現‘畜—沼—田’循環綜合利用。”羅述勇介紹說。
通過種養循環發展,該園區在畜禽養殖糞污利用上找到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好路子,不僅解決了糞便污染問題,還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目前,全鎮種養循環每年可消納沼液12萬噸,種養循環園區基本實現了化肥零施用,每畝農田可直接節約化肥和勞動力成本280元,而沼液、有機肥的使用,還改善了耕地肥力,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每畝還能增收300元左右。”中保鎮鎮長蘇洪說。
做強綠色產業
打造綠色蔬菜基地
據伍仕波介紹,目前,該園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2萬畝,其中規模流轉9000余畝。
該園區建成區基礎設施完善,已形成“四網”(田網、路網、渠網、沼液管網)配套,做到“四化”(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聯動,實現“三力”(農田排灌能力、農機作業能力、耕地生產能力)提升,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現代農業種養循環模式成為全國亮點,沼液管網實現園區全覆蓋,受到國家財政部、農業部、環保部及省、市等上級部門充分肯定。
在產業發展上,該園區形成了“一園兩翼三基地”的發展格局,其中蔬菜標準化基地達3000余畝,藤椒示范基地、獼猴桃等水果示范基地均達1500畝以上,先后培育引入專合組織、家庭農場30余家,形成了以生態果蔬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打造了錦城農莊、花果山農場、漫花田野等產業示范點。該園區每年解決農民就近務工1500余人,人均務工年收入1萬元以上,切實帶動了農民增收。
對于該園區未來的發展,伍仕波信心滿滿,“中保鎮作為純粹的農業鄉鎮,我們下一步將從抓好園區規劃、做強綠色產業、做好農產品品牌、抓好農旅融合發展等方面落實,以種養循環、建設綠色農業為主,走好綠色發展道路,爭取早日把園區打造成全市知名的綠色蔬菜基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