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9-26 10:24:44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王琴 文/圖
高標準農田鳥瞰圖。
9月17日,天空飄過絲絲細雨,寒意十足。在眉山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東坡片區內,新一輪的蔬菜種植即將啟幕。園區內種糧大戶王元威在收割不久后的農田內,同工人一道育青菜苗,為10月中下旬的移栽做準備。
“稻-菜”綠色高效糧蔬復種輪作模式是園區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增強園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有力實踐。作為全區現代農業發展的“佼佼者”,近年來,園區充分發揮“糧食生產功能區”的資源稟賦優勢,以糧食生產安全為突破口,以智慧農業為引領,注重農民合作社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重點發展以糧食、蔬菜為主的特色主導產業,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農業經營效率,助力推動全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做強主導優勢產業
打造東坡優質糧蔬基地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畝產達到了1400斤,產值預計400余萬元,非常不錯。”當天,站在剛收割完的農田邊,王元威高興地說,目前,他在園區內共流轉土地3000余畝,今年還有300畝水稻未收割,其余全部收割完畢并烘干。
據王元威介紹,前幾天,客戶想以1.36元/斤的價格購買他的稻谷,他還在觀望中。目前,他正在進行青菜育苗,預計10月中下旬進行移栽,為附近的泡菜企業提供原材料。“稻-菜”綠色高效糧蔬復種輪作模式,讓他更堅定了在片區的種植信心。
作為全區“糧食生產功能區”,截至目前,園區已建成以“稻-菜”為主的綠色高效糧蔬高效復合種植產業基地4.8萬余畝,園區水稻平均產量超700公斤,最高單產紀錄達969公斤,創造四川盆地水稻超高產紀錄。而園區內以“水稻-蔬菜-蔬菜”和“水稻-藺草”等種植創新模式田塊,畝均收益突破10000元,實現了“千斤糧萬元錢”產業目標,產業效益十分顯著,園區更是成為東坡優質的糧蔬基地。
憑借良好的農業優勢資源,園區還鼓勵發展“農戶+合作社”入股分紅模式,農戶將土地或資金入股合作社,參與年終分紅,增加收入。同時,與世界五百強企業中糧集團、國家級龍頭企業吉香居和省級龍頭企業成都花中花合作,推行“農戶+基地+企業”訂單生產,訂單銷售面積達90%以上。2018年園區主導產業產值達4.2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3190元,比全區平均收入高出26.7%。
除了做強主導優勢產業外,今年園區還依托園區中試基地,引進市場認可度高的越光、稻花香、鄂香2號等優質品種107個,使用水稻無人機精量直播、德國巴斯夫化肥減量30%、新加坡利農農藥減量30%、水稻側深施肥、稻鴨共生等近10種綠色生產技術,開展試驗示范,帶動綠色生產。今年園區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營養平衡等技術實現全域覆蓋。
聚焦聚力農業現代化
推動園區多元化發展
當天,在園區重點培育的眉山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精米加工車間內,現代化的大米加工生產線正高速運轉,一粒粒色澤亮麗的大米正加工而出,配上一袋袋精致的包裝,推向市場。“車間年加工能力可達5萬噸。”合作社相關負責人稱。
該合作社作為全省第一個水稻產業規模最大、鏈條最完善,從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一條龍”服務的全產業鏈生產的水稻專業合作社,現已發展社員355名。除了精米加工以外,僅僅在種植方面,今年合作社在園區內流轉1萬余畝土地,種植優質大米,收入達4000萬元,進一步帶動了社員增加收入,更有效增強了園區產業發展的帶動能力。
園區內合作社發展只是園區聚力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園區通過聚力產業發展、農業服務、科技支撐、優質農產品等方面,全面發力,推動園區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在聚力產業發展方面,園區制定了“4+5”規范扶持政策、設立農業信貸風險基金、成立農業和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實施“險資直投”支農融資,僅2018年就為園區業主提供貸款5100余萬元,有效化解融資難問題,并積極培育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國家級示范社1戶,省級示范社5戶。同時,園區還積極培育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12戶,擁有耕、播、種、收、運、烘等生產裝備480余臺(套),糧食和蔬菜生產機械化耕作率超95%,水稻耕、播、種、收、烘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在聚力科技支撐方面,園區聯合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眉山職業學院成立“水稻專家大院”,開展水稻生產技術“三推廣”,推廣水稻機直播、配方施肥、無人機病蟲害防控等技術;連續多年開展水稻“一優兩高”(“優質、高產、高效”)生產競賽,引導糧食生產由高產為先向優質為重轉變;同時,引進荷蘭瓦格寧根大學世界一流無土栽培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實現周年化、工廠化生產,樹立全省智慧農業發展標桿。
在聚力優質農產品方面,園區開發糧食蔬菜加工產品450余種,榮獲中國馳名商標1個,四川省著名商標1個;有機食品認證產品2個,綠色食品認證產品13個,有機生產認證基地2個,蔬菜則整體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認定,產品品牌化成效顯著。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尤長。下一步,園區將在現有基礎上,牢牢把握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契機,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全面發力,繼續強化品質提升、品牌塑造、龍頭帶動和農旅融合,做強產業、致富農民、振興鄉村,建立東坡現代農業園區示范標桿。
分享到